妇幼简讯2014第11期
2014-05-15 12:07:36   作者:   来源:   点击:

 

我们在路上
 
近段时间,医院又如火如荼的开展起了“提能增效,提质创优”百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人才济济的医院里,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前几天“优秀员工”培训中的一个事例让我记忆犹新:有了想法,就去干,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去学。在工作中,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固然不会犯大错误,可时代的日新月异提醒着我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创新的思想,就会淹没在时代的洪流里。
一、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患者,象做好自家事情一样做好每一项工作。把“对”留给病人,把微笑留给病人,把质量留给病人。科室提出了“以我真心、关心、耐心,安心、舒心,换您放心”的服务口号,各项服务工作都围绕着病人的需求而展开。护理质量追求“零缺陷”,服务病人做到“零距离”,满足病人做到“零投诉”;开展“四轻”服务,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在治疗的全过程,全科人员始终做到“五声”,即病人入院有迎接声、要病人和陪伴配合有请声、对病人及陪伴的问话有回应声、病人或陪伴不理解的地方有解释声、工作存在不足或病人有意见时有道歉声。对病人不分贵贱,不论亲疏,一律平等对待,热情服务。
二、强化素质教育,提高业务技能。科内经常组织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和励志教育,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严格按照“九不准、六个严禁”的纪律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规范职业形象,遵守职业操守。除了思想上的不断提升,在工作中,科室也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肺。功能仪的引进和使用,切实为呼吸系统疾病提供有力的临床诊疗依据,让患儿能够尽早的摆脱病痛,让家属能尽早的展露微笑。
三、创新护理举措,提升服务满意度。继“小天使”、“贴心妈妈”优质护理服务后,科室护理单元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服务举措。为治疗项目多或者有特殊检查治疗治疗项目的患儿制作温馨提示卡,提高病人依从性,利用球形手板作为手部留置针固定,有效提高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大大降低了3天之内拔管率。新患儿入院一般都会抽血,我科采用留置针带血法,不仅减轻患儿的痛苦,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效率。
来儿科时间不算太长,也不短了,已经习惯每天人声鼎沸,同事们各自奔走在自己的岗位上了,创百优以来,感觉还是一样的忙碌,却又有哪里在慢慢转变。直到那天早上,病区里依旧人头涌动,突然一声惊呼“有人晕倒了”!人来人往的走廊突然让出一条通道,几个护士合力抱着一个患儿家属朝监护室跑去,看着几条瘦弱的胳膊相互扶持,仿佛形成了最坚固的保护网,掐人中,给养,测血糖一系列措施一气呵成,从容淡定的举措一下子震惊了我,家属不一会儿就苏醒了,但我却不能平静,看着家属们充满感激的面孔,我忽然就感觉自己的工作原来一点也不平凡,原来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儿科是个比较特殊的科室,我们护理的是含苞的花朵,是茁壮的小树,可我们面对的却是整片森林。其中肯定会有杂草,有荆棘,但没关系,在通往“百优科室”的路上,我们儿内一携手并肩,风雨同舟。
(儿内一科 吴思田)
 
新生儿的一夜
 
“叮铃铃”,急促的闹铃打破了深夜的静谧,给了睡梦中的我们一个沉重的提醒,此刻是深夜的11点45分,我们要起床开始我们的大夜班啦。
今天的职责是从午夜12点陪伴17个宝贝到明早8点,宝贝们睡得正香,似乎还有细微的呼噜声,有的还半眯眼睛,貌似在闭目养神呢。少数几个带着哭腔,憋着小嘴儿跟我们撒娇,我们认真的一个一个交接班,轻轻地帮他们翻身,换一个舒服的睡姿,也有被碰醒的宝贝,他用哭闹来表示抗议,慢慢的,随着交接的完成,哭声越来越多,我们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去加奶,调好水温,按量加入奶粉迅速送到宝贝们的嘴边,当爽口的牛奶落入嘟嘟的小嘴儿时,声音顿时戛然而止,只剩下咕噜咕噜的喝奶声,就像是听从指挥的乐队,我们被逗笑了,他们就是这么容易满足,才会无忧无虑的吧!宝贝们再次进入甜蜜梦乡。我和凡莉开始做治疗:为禁食的患儿补液,监测测血糖,做雾吸等等。需要吸痰的宝贝要多拍背,空心掌由下至上,力道刚好,这样才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
很快就2点了,我开始测生命体征,这项任务需要在完全安静的状态下完成,新生儿独特的腹式呼吸特别有意思,一起一伏,就像被海风拂过的海面,温柔又生动,总是让我忍俊不禁。
3点是宝贝们喝奶的时间,我们得抓紧在宝贝们醒之前配好奶,凡莉换尿布,这样他们就能既准时又舒适地享受用餐啦。每次看到闹得皱皱的小脸在我们的安抚下变得安宁乖巧,像是刚刚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就会让我们睡意全无。快乐地享受着这一刻的平静,喂完3点的奶,仍然还是有间断的哭声,此时我们会及时抱起他们,轻轻地拍拍背,偶尔哼唱着儿歌,让他们感受到亲人的关怀,吃完奶我们会准确的记录他们的进食量。肺炎的宝贝很容易溢奶,要随时关注并更换衣被。随着酣睡的呼吸慢慢响起。这时候是最容易犯困的,我们轮流趁机去医生办公室冲一杯咖啡提神,继续记录患儿也要病情变化。
抬头一看已经5点了,难怪有宝贝开始哼哼了呢,我笑到他们饿得比时间都准啊。宝贝们催促越来越急了,我快速过去换尿布喂奶,此时,喝完奶的他们不再贪睡,而是睁着水灵灵的眼睛自己玩耍,偶尔还会送我们一个可人的笑容,驱赶我们的疲倦。
6点了,病房安静极了,整理床单位时,我总忍不住亲亲乖巧的他们,感谢他们配合我们的工作。此时,晨曦微露,外面开始有了行人的言语声,我们也开始总出入量,准备交班。
每次的夜班就像打一场艰难持久战,我们不但要克服自身的困难还要解决病人的问题,在这些平凡的工作中我们享受着平凡的骄傲。作为新生儿的护士,我们每天不断迎来新的小生命,看着他们小眼睛一眨一眨地注视着这个新奇的世界,他们就是我们眼中的小天使,让人惋惜的是他们一出生就存在这样那样疾病,不得不离开父母来到这个陌生的空间,我想这些小生命不仅仅需要我们精湛的医术,比这更高尚的是母亲般的关怀与呵护。下班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感觉心里特别踏实,朝阳分外美丽。
(新生儿科 李 娅)
 
我院“三万”活动工作组近期工作情况通报
 
妙手仁心除病患 扶危济困送温暖
4月22日下午,一台小型的外科手术在马鞍山村四组进行,病人是马鞍山村村民付家胜,病因是右肘关节的一个囊肿需要切除,主刀医生是荆州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朱星华,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三万”工作组驻马鞍山的成员。半个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付家胜感觉良好。这次手术为他节省了近2000元的医疗费。
像这样的手术,朱星华在四届“三万”活动中已经为村民免费做了13 台次。朱星华是援非医疗专家,他在做好“三万”工作的同时,以妙手仁心为村民巡诊看病,解除村民的病患。四届“三万”活动中,朱星华为村民巡诊百余人,手术3人,转诊十余人,不仅没有收取一分钱,反而经常自己出钱为病人买药,受到广大村民的爱戴和好评。
把病人当亲人。今年1月4日,工作组刚到马鞍山的第三天,古井口村民付家炎老爹就找到朱星华诉苦,说他因肩周炎导致右手不能抬高,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朱星华仔细询问了他的病情后,自己花200多元买来药物为付家炎老爹理疗,经过几次治疗,现在付家炎老爹下田劳动都非常利索。
朱星华医术高,医德好,不管白天黑夜,还是老人小孩,他随喊随到。今年3月15日晚上1点左右,正在睡梦中的朱星华被手机铃声吵醒了,原来是古井口村村民付豪因7岁的儿子高烧不退,打来电话向朱星华求助。朱星华接到电话后马上从床上爬起来,骑上房东家的电动车赶到付豪因家,他先为付豪因的儿子进行物理降温,经过仔细检查后诊断为肠胃型病毒感染。这是属于内科疾病,作为外科专家的朱星华不敢怠慢,马上把孩子的病情向是内科主任的妻子说明,朱星华爱人对症开来了药方,付豪因的小孩经过三天的治疗后恢复健康。
朱星华不仅治疗群众身体的疾病,还治疗群众的心病。今年3月27日,朱星华听说马鞍山村六组组长呙生该因腰椎间盘突出,卧床不起,不当组长了,但是组里的春耕工作迫在眉睫,临时又找不到代替的人,村支书非常头痛。朱星华马上来到呙生该家,了解清楚他的病情后,朱星华自费买来500多元药物,经过2个星期左右的理疗配合药物治疗,呙生该的腰不痛了,又把组长的担子又挑起来了。
心系群众身体健康。在“三万”工作期间,朱星华走遍了村村户户,每一条田埂,每一条水渠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心中装着“三万”工作,更装着群众的身体健康。今年3月初,朱星华积极争取荆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同意,把桃花山镇、马鞍山村、古井口村、小石桥村、王李场村、紫桐阁村等20位男干部、11位女干部接到荆州妇幼保健院进行了免费体检,使这些平时忙于工作的基层干部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一定了解,也增强了保健意识。
3月14日,经过朱星华联系策划,终于促成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和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石首市中医院派出的专家在桃花山镇举行了2014三万工作“惠万民”义诊活动,使几千名群众得到城里专家的免费医疗。
升级村级卫生所。近几年,朱星华为提高马鞍山村卫生所的软硬件建设,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不仅通过妇幼保健院为该卫生所配备了价值2万多元的诊疗台、药品柜等医疗器械和数万元的常用药品,还从建章立制入手,为该卫生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有乡村医生工作职责、就诊环节流程、预防接种、妇幼保健、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技术要求、村民就诊建档登记等20余项,并把其中11项制度制作成牌上墙公示,从根本上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方便村民就医,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应对。
 
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当村组长
参加本届“三万”活动,我们驻石首市桃花山镇马鞍山村,带古井口村、小石桥村和王李场村。驻村期间,除了这几个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村子的人朴实、空气好、生活滋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外,还有一件事让我费解,就是村民都不愿意当村组长,当官还不愿意,这是为什么呢?就拿马鞍山村来说,一共有8个组,其中我碰到有3个组长提出不干了,让村支部书记头疼不已。
一、原因。四组组长说没有作为。我们的房东汪传福老人今年66岁,是四组的组长,是个老初中毕业生,有水平,有修养,但过完年后就提出不干组长了,任凭怎么说就是摆头。有一天几杯酒下肚后说了心里话:原来是因为组里的一条路。四组通向村级公路的道路是泥巴路,下雨天,泥泞难行,经常有人车摔倒,眼看别的组陆续都在修路,四组的村民怨声载道,把气撒到汪传福身上,说他没本事。汪传福老人也是无可奈何,修路需要钱啊!现在修一条1公里的村级公路需要30万元,国家补贴10万元,余下的20万元需要村里和组里想办法解决。这20万元对仅靠种田的的四组村民来说是个庞大的数字。路修不好,汪传福老人觉得没有面子,就决定撂挑子了。
六组组长说事情难办。六组组长呙生该今年67岁,很本分的一个实在人。六组是村里的第二大组,有200多号人。从去年开始,呙生该老人就开始闹情绪不干组长了,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有病,干不动了。我们到他家里了解情况,身体有病也属实,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老伴也有这个病,影响到日常生活,但他不干组长的主要原因还是说事情难办。主要是几项应该收取的费用难收,还有就是组织开会都不愿意来,通知得早,来得晚,还得搭烟、搭茶、说好话。六组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呙生该老人在六组说话办事自然有点难。
一组组长说不愿听闲话。3月份,一组的组长付维炎今年49岁,身体壮得像头牛,忠实可靠,在组里准备修路时突然提出不干了,支部书记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都不行,请来老支书上门劝说也不管用。他的理由是不愿意听闲话。原来组里有个喜欢挑事的人经常对他冷嘲热讽,说组长出力不讨好没干头。说得多了,付维炎面子就受不了了,就不愿意干了。
二、结果。这3个组长如果不干了,对村里的工作影响巨大,不仅误农事,也影响到网格化建设,我们驻村工作组决定帮村里解决这个难题。
一是修路。和村委会商量预算后,我和妇幼保健院的朱星华主任分别向单位汇报,申请到了2.63万元的修路款,决定把四组最难走的道路硬化100米。2月19日,工程动工,一周后一条长100米长、2米宽、20公分厚的水泥道路呈现在大家面前,四组的村民拍手称快,汪传福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整天在新路上忙活,又是提水养护,又是用沥青灌缝。他不仅自己动手改水系,解决污水污染道路的问题,还自己掏500元请来挖机把新路后面的100米道路也扩宽到2米,把两边的杂树也清除干净了。在随后的网格化建设中,汪传福在工作组的帮助下,日夜不停上门登记,在全村8个组中率先完成了任务,他自然也再不说不干组长的事了。
二是看病。工作组的朱星华主任是曾经出国的援非专家,不仅医术精湛还热心快肠。朱星华到呙生该家里仔细为他和老伴诊疗病情,并自费买来500多元药物,又是推拿,又是敷药,经过2个星期左右的理疗配合药物治疗,呙生该和老伴的腰痛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他们也能下地干活了。呙生该表示:就是再难干,他看在工作组对他这么好的份上也要把组长干下去。
三是化解。4月2 日晚饭后,我和村支部书记朱方炎到付维炎家探望他。正在喝着小酒的付维炎打开了话匣子,倒出了心中的委屈,说不怕苦不用怕累就怕听闲话。我从做饭的重口难调谈到人生的作为,从不能听到兔子叫就不种黄豆的谚语谈到村民对他的肯定,半个小时的劝解,使付维炎的眉头展开了,他站起身拉着我的手说:看在你的面子上,我也要对得起朱书记对我的培养,这个组长我继续干,明天晚上召集村组会研究修路的事。后来我给他买了10斤酒,鼓励他好好干,使他深受感动。
三、对策。三个组长虽然都又重新挑起了组长的担子,但我的心里却沉甸甸的,如何破解农村村组长难当这个难题确实让人费思量。仅凭在驻村3个月对农村工作的了解还不敢妄下结论,谨提一点想法供参考。
一是发展村级经济。马鞍山村在4个村里经济处于中流,不富也不穷,靠石材厂和砖厂一年有六七万元的收入。每个组所处的位置不同,所占的资源也不同,经济条件也不同。现在村里给组长的工资是完成3项收费任务后的奖励,人均一年不到3000元。这点钱可能对组长们来说连烟酒钱都不够,所以干工作积极性不高也不足为奇,如果一个月有3000元,那可能就会抢着干。综合马鞍山多年的情况,除石材厂和砖厂外,应该组织村民种植口感好、销量好的血红桃,和营养价值高、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皱皮柑,并积极探索竹产品深加工等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壮大村级经济,提高组长待遇,组长执行力就能相应提高。
二是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马鞍山村支部书记朱方炎是全国劳模,名字响当当,干起工作不含糊,为人豪爽仗义,在解决复杂问题上有一套,是村里不可或缺的人物。刚强的性格是双刃剑,能所向披靡,也能伤到人。他的光芒盖过了其他班子成员,就呈现出一强独大的局面。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遇事多沟通,充分调动和发挥班子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就会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要经常对班子成员言传身教,发挥示范作用,并及时调整不适合担任班子职务的人员。要配强副手,才能放手。要提高凝聚力,树立新形象,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走向富裕文明的道路。
三是加大对年轻人的培养。马鞍山村的组长年纪偏大,最大的67岁。年纪大虽然经验丰富,但毕竟岁月不饶人,身体的疾病和精力不济势必会影响到工作;思想不解放,精神不开拓势会造成按部就班。应该在年轻人中培优选优。对于好苗子,政治上培养,经济上扶持,工作上压担子,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才能使我们的山更绿、水更清、村民的日子更好过。
(驻村工作组 王长平、朱星华、宋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