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简讯2020第6期
2020-04-21 08:33:05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台终身难忘的手术

2019年的冬天,新型冠状病毒悄然滋生,迅速在全国蔓延扩散,没有新年的喧嚣,也没有车水马龙,更没有川流不息的人潮,紧随着各大城市防御级别的提高,只有日日确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疑似病例数目不断上升,从未觉得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无声无息就画上了句号。

我们荆州市妇幼保健院也成为了收治28周以上疑似和确诊孕妇的定点医院。我所在的科室手麻科,必将与此次疫情防治工作息息相关,全国各地党员干部,无数的医务工作者都纷纷走到前沿,主动请战,在接到医院备战的通知后我立马申请参加入,经过科室研究决定由肖主任带领我和柳青三名共产党员作为第一梯队接受这次任务。在我有限的工作年限里能够参加这样的一线工作我觉得我是荣幸的。

1月31日医院组织所有一线人员岗前培训,制定工作流程,参加工作的15个年头里从没想过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对这种级别的防护我们都是零基础,需要把穿脱流程一步一步记牢,并且要规范实际操作,容不得一点失误。在控感办何主任的指导下及网上找视频学习,相互更正,大家探讨出最规范的操作。医院领导作出紧急工作安排,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外科住院部改建成隔离病区,划分出清洁区、污染区和缓冲区,内设了手术室、产房、新生儿观察室和多间病房。我把隔离区进出流程在脑海里顺了几遍又到病房去实地操作了几次,从每个细节规范,发现不妥的地方都及时和护理部周主任沟通,再转告给其他人。我知道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身边的每个同事,争取在有限的条件下将工作圆满的完成。因为是病房改建的手术室,条件非常有限,但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立的手术间都要达到环境卫生的绝对要求,我和护士长搬来梯子将整个手术间从墙面到地面,擦了一遍又一遍,保证没有一丝的灰尘。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都怕考虑的不周全,我们将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都设想一遍,药品、物品整理齐全,仪器设备检查了一次又一次。一切准备妥当,我打开紫外线消毒灯,正如我握上了已经上堂的枪,随时准备踏上真正的战场。

2月4号我下夜班在家休息,10:00我接到护士长的电话,通知我2月2号由荆州市中心医院转来的确诊产妇13:30要进行急症剖宫产手术,让我准备一下。心情一下就泛滥起来,穿着防护服在手术台上的画面便开始在脑海里闪现,有紧张,有恐惧,甚至还有一些许的兴奋,午饭是没心事吃了,拿起早就收拾好的背包便叫老公送我出门了,出门前也没有和家里的两个孩子打招呼,因为也不知道什么时间才可以回来,难免会有些不舍,婆婆叮嘱我要注意安全,我笑着说不要紧,按规范操作没事的。

带队的肖主任和柳青心情也一样,早早的就来到了科室,做最后的准备工作,科室的其他同事都来了,有帮我们推治疗车的,有帮我们拿无菌包的,大家一起相互拥抱给予我们鼓励,预祝我们凯旋归来,我们也定不负所望。科主任和护士长陪同我们穿戴好所有防护措施,再三叮嘱我们小心操作。只是穿衣这一套流程下来我们都感觉浑身冒汗,透不了气了,肖主任对我们竖了一个大拇指打开通往隔离病区的门,我深吸一口气,不再多想,紧随其后,正式投入到我们的战场。

穿戴上厚重的防护服和护目镜,三层手套,握拳都有些吃力,虽说笨手笨脚,大家却分工明细,有条不紊的将术前所有准备工作就绪。13:30我们准时将产妇接进手术间,当我第一眼看到确诊产妇时心理才真真有了害怕的感觉,虽然她戴着口罩,却感觉病毒一下子布满了整个手术间。顿了几秒,才开始我怎么就怂了呢?抗拒的念头一闪即逝,我担任此次手术的巡回护士,怎能有这种的想法。拿起病历我如常和麻醉师肖主任,手术主刀医师刘主任核对病人,帮助病人摆好麻醉体位,协助肖主任实施麻醉,因为带着多层手套,穿刺部位触感已不明显,肖主任戴的面屏没几分钟就全部上雾,完全看不见,只有凭借经验进行穿刺,15分钟后麻醉实施成功,手术顺利开始,大家都小心翼翼,宝宝安全出生,由于术中腹部牵扯,产妇说想呕吐,我同肖主任马上给产妇取下口罩垫好提前备好的纸巾,并立即清理污物,刚清理干净产妇又出现第二次、第三次大量呕吐,在清理呕吐物时产妇还在不停的咳嗽,当时我只想到要尽快清理污物,减少气溶胶的扩散。手术过程中,我观察到确诊产妇和我们平时接触的产妇有很大区别,沉默无言,情绪低落,眼睛也不这么看我们,可想而知,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情一定压抑,又或许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会被感染,完全没有要做妈妈而带来的喜悦。术中肖主任多次询问麻醉效果及有无其它不适时,产妇都不理睬,我们就轮流和产妇聊天,尽量让产妇感觉到多一些的关怀。台上手术进展的也很是艰难,护目镜起雾,视线模糊,多层手套已造成触感消失和麻木,手术本身就是精细操作,这将是对医生最大的考验。产妇出血有点多,刘主任为了避免情况恶化,及时给产妇注射了欣母沛增加子宫收缩,减少出血,每一步操作刘主任都是检查又检查,眼睛看不见担心缝合的地方有渗血,她不能确定的就叫上我们所有人看,缝合每一层大家都帮忙检查一层,也真是应了那句话:“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时间视乎过得特别慢,连呼吸的节奏都是慢的,肖主任的面屏起雾,只有不停的拿一根长的棉签从下面伸进去擦几下,乘着没起雾前赶快在麻醉单上多写几个字,近2个小时手术终于结束了,比我们平时多了一倍的时间,我们为产妇整理干净,肖主任亲自将她送回病房,并做好术后镇痛事项的指导。我按要求处理完污物和感染垃圾,清洁完手术间,做好下一次手术的准备工作,我再次打开手术间紫外线消毒灯,也不知道这里还会不会有第二个或者更多的病人。

汗水早已湿透了我们所有人的全身,此刻我才算真正体验到了一线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疫情面前我们应该恪守入党誓词迎难而上,而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面对疫情我们更是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用我们专业的技能来保护自己,保护患者,面对这个特殊的手术患者,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加倍的呵护,陪伴她渡过人生这道艰难的关卡。晚上回到隔离休息区,肖主任和我们一起探讨今天的手术过程,总结不足之处,以便我们后续更好的开展工作。其实还有很多同事都有和我一样的决心,但没有机会站在一线的工作岗位上,他们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履行自己的使命,隔离期间科室的同事经常给我们送来生活物资,院工会对我们问寒问暖。隔离的第4天10岁的儿子给我送来了家里的饭菜,并附带了一封信,叮嘱我安心工作,注意身体,他会听爸爸的话,照顾好妹妹,看的我热泪盈眶,突然觉得儿子长大了,每次接到家里的电话,3岁半的小女儿都会说:“妈妈你已经很久没回来了,我好担心你呀!你什么时候下班呀,我好想你呀!”其实她哪里懂得担心是什么呢?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更团结,更友爱。单位的微信群,我时时都在关注,无论什么时候,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大家都是一呼百应,从一个群众、一个党员、一个支部,一个单位所有人能坚定信念不忘初心,践行使命,铸成坚强的堡垒,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爱温暖人心,加油!这场战役我们一定会胜利!                  (手麻科 李小艳) 

防控疫情,党员先锋在行动

2020新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肆意蔓延,席卷神州大地,从武汉到湖北直至波及全国,疫情扩散迅速,猖獗的疫情使人猝不及防,在看不见“敌人”的特殊战场上,形式异常严峻。

在医院下达上级精神,发热病人要集中收治之后,我科全体人员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承担发热病区工作,将每人签名及盖着红手印的请战书上交给医院,2月5日,开始实施病区封锁,设置医用通道和病人通道,护士长对全科人员进行院感、个人防护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科内制定护理人员配置计划,保证重要区域、重要岗位、急危重症患儿、疑似病例都能合理安排,接诊患儿时详细反复询问流行病学接触史,对观察或疑似患儿单间隔离,加大对患儿家属的管理,三岁以上患儿只允许留陪一人,不允许探视,留陪家属及患儿严格戴好防护口罩,严禁家属相互接触,做好手卫生,管床护士每日追踪留陪家属的体温及呼吸道症状,每日勤开窗通风,2台空气消毒机循环消毒,严格按医疗废物处置规范处置,督促保洁人员做好环境物表地面的消毒等等不留死角,发热病区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着。

本应该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依然要挥别家人,走上工作岗位。害怕有过,彷徨有过,可害怕后,彷徨后,我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拿着执业证通过层层关卡开始每天的工作。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冲锋在前,成了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中的冲锋兵。我科的护理骨干们,党员们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月9日,55天的早产双胞胎因重症肺炎,病情进展迅速,再加上试管婴儿,家属非常紧张,急需转运上级医院,经协调后将转往湖北省妇幼,此时的武汉可是重灾区,得知消息,刚上完连班的陈蓉老师主动请缨承担转运任务,她说:“我年资高,工作经验丰富,并且是转运小组成员,特殊时期,道路管控,并且是两名重症肺炎的早产患儿,我去。”安全转运交接,抵达科室收拾处理器械用物已是午夜时分。2月14日小夜班收治一名高度疑似患儿,其叔父是武汉返乡人员,出现咳嗽发热已在医院治疗隔离,家里所有亲戚都被村里拉去隔离了,在一起聚餐后不久患儿出现发热咳嗽症状,在村里工作人员陪同下就医,患儿妈妈情绪异常烦躁,陈蓉接诊患儿后开始全程专人陪护,从入院接待、评估、病史采集、配合医生进行体格检查、静脉穿刺、血标本采集、输液巡视、病情观察,因为情况特殊,患儿除母亲外其余家属全部隔离,她甚至承担起协助家属生活护理,为其点餐、打热水、物理降温等等,还要安抚母亲的情绪,大夜班护士接班后,陈蓉没有回家,反倒是在隔壁空病房搭起了临时床,交待说:“ 3床患儿有什么需求随时喊我,我跟她密切接触,就都由我一个人操作,病房发热的患儿多,还有心电监护给氧先心术后肺部感染的孩子,你们工作量也大,交给我。”第2天白班她又主动承担起专人护理的任务,她说:我孩子大了,家里也安排好了,衣物生活用品也要家人送来了。为保护其他护理姐妹和家人,她吃住都在科室,护理孩子,为其家属提供帮助。直至该患儿核酸检测两次阴性,肺部体征改善,体温稳定,悬在心间的大石头才落地。前不久该患儿在她和其他护士的精心护理下痊愈出院了。同班的小护士问她:“陈老师,当时你不怕吗?”她说“我有过担心,担心自己感染,但我不害怕,也不会退缩,救死扶伤本是我们的天职,我选择了这行,就做好了时刻付出的准备,再说你个小丫头,对象都还没谈,我怎么都得护着你,我相信在那种情况下,其余的老师们都和我一样的选择。”就是这样看似不经意的话,我知道她是从骨子里热爱这份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让她做出如此选择。

 她只是我们奋斗一线的缩影,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党员李冰,查房负责分管患儿,尽职尽责的完成当班工作外,还利用下班时间去当志愿者,来返多次搬运紧缺的医疗防疫物资,只想在疫情防控时期能多做些贡献;还有党员韩英作为高年资护士,经常主动加班加点,只要科室有事都能随叫随到,时刻彰显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团结一心战疫情,众志成城克时艰,让迎难而上的实际行动更有力一些,绝不放松防控链中的每一环节。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有院领导做坚强后盾,我们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内一科 邹维) 

临床三支部党员的一天

身边的党员、支助中心护士长——张惠

   6点,闹钟响了。

张护士长望了望窗外,天还没亮。真想多睡一会儿,但还是逼着自己起来了。封城以来,出行困难,不早点不行啊。从沙市到西门,是段不远的距离呢。之前还有老公可以指望,现在老公被隔离了,只有靠自己了。

还有些冷,张护士长看着路边的单车也不敢骑。疫情期间,不能感冒,她决定先跑几公里再说。跑两公里,骑一段路的车。再跑两公里,再骑一段路的车。反复几次,终于到了单位。到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同事帮忙在背心隔了几张纸,全部是汗。略坐休息时,她想起昨晚公婆的抱怨。说是抱怨,其实也是心疼她。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她几乎没怎么休息。谁是铁打的呢。

一上班,她就开始像个陀螺转起来。疫情期间,支助中心的工作尤为重要。除了隔离病房,这里就是最危险的地方了。她不敢有丝毫疏忽,不能有半点懈怠。预检分诊如果不把好第一道关,漏掉一例发热病人,就有可能置另外的病人或同事于危险之中。发热门诊更不用说。她一面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一面根据情况不断优化流程,还要督促科室的同事做好防护工作。她既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也希望每一个同事都能安全。

中午,看见同事们在吃饭,她才知道已经下班了。忙碌,会使人忘掉很多。她忘了喝水,忘了上卫生间,也忽略肚子饿了。

可以休息的时间总是很短暂,下午又得接着战斗。依旧忙得昏天暗地,忙到下班时间过了。

换工作服时,她想怎么样才能顺利安全地回家。又想,回家吃完饭后得早点休息,这样第二天才能又精神抖擞地参加战斗。

只是真有点对不起儿子,好久没陪他了。儿子今年要高考,没有自己在一旁督促,也不知道他学习到底怎样。

身边的党员——胡蓉

当护士长在科室群里说,预检要改成二十四小时值班时,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值班。

胡蓉今年已四十,临床上这个年龄已不用上夜班了。何况,她身体不好是众所周知的。过去那些年里,很多时候她是坚持白天上班,而下班后去中心医院做理疗。哪怕这样一个身体,在关键时刻她还是挺身而出了。她说,现在交通管制,很多同事出行不便,下夜班后回不了家。而自己住在院内,比她们都方便。何况自己是共产党员,困难时期就应该这样。

上班之前,她安排好家里所有的事情。她老公陈卫,是医务科科长,自疫情以来,也是忙得着不了家。所以,她一边要上前线,一边还得做好家里的后勤。

四点接班,三点时她就喝了一杯水。预检分诊是一线岗位,上班时得穿防护服。中途上卫生间防护服就会被污染,为了节约物资,所以中途尽量不上卫生间。四点到十二点,整整八个小时。三点以后,她就不打算喝水了。

这段时间,预检分诊这边特别忙。八个小时似乎比平时过得要快。到下班时,她才发现自己嗓子都哑了。脱下防护服,背心全是汗。防护服脱下后,她第一件事就是往卫生间冲。 整整八个小时啊。

一个星期的班马上就要结束了,张护士长担心她吃不消。她说,没事。我比别人上下班方便,还是我来吧。绝口不提工作中的困难。

身边的预备党员——蔡成成

当初,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准备调配医院十五名护士支援别的定点医院时,蔡成成毫不犹豫地在群里报了名。

蔡成成很年轻,但在关键时刻没有丝毫退缩。当天晚上,她便在家里收拾衣服。她想,这一去,起码得一月不能回家了。谁知道,医院第二天公布的名单里没有她。她很失望,让张护士长再去争取争取。她说,哪怕让我到隔离病房去做做卫生都可以啊。这样,我心里会好过一点,起码国难时刻,也算出了一点力。

蔡成成虽然年轻,却是护士长的好帮手。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科室的质控员,她比别的同事更多了些责任和担当,工作量也多了很多。护士长去开会,或者实在太累了休息个半天一天的,她会承担起各种协调工作。

疫情期间,出门就是风险,上班就是风险。但蔡成成却总是主动要求来上班,让别的同事多休息。她有两个孩子,小的只有两岁多。医院是高危地方,下班后不敢回家,只好到爷爷奶奶的旧房子里住。有一天晚上,下了很大的雨。旧房子漏雨厉害,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她不得不起来找盆接雨。她没想到,在2020年的今天,会过上这样的日子。但为了抗疫,她丝毫不后悔,依然还是申请每天来上班。最后,还是护士长劝她休息了一天。

她希望,在自己和同事努力下,春天可以早点到来。     (支助中心 章国梅) 

24小时应急接诊突击队

2020年,冬春之交,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肆虐,湖北武汉最为严重,而荆州也成为了疫情重灾区。当疫情封闭了城市的喧嚣,生命仍然在静默中延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期间,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采取全市、县、村等范围内限制机动车辆上路行驶和行人出行的疫情防控措施。因此在疫情期间,我们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针对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和周边乡镇出行困难的发热就诊患儿,推出了24小时接诊患儿的服务。接诊安排的是资深医生和护士各一名,急救车上备有急救转运箱、氧气、监护仪、微量泵等救护设备。护士长在第一时间制定了接诊流程,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医生是24小时值班制,护士三班倒,实行无缝式链接,要求值班的医护人员必须在医院待命,接到通知随时出诊。接到患儿后,医护会对其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对于病情急重的患儿,及时给予相关的急救措施,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每次对接诊完的救护车辆也会进行终末消毒,并严格遵守救护车的管理制度,让家长和患儿更安全,更放心。内一科医生喻维在武汉省妇幼进修学习,因为疫情的原因被耽搁在家里,因急诊科医生人员有限,她主动参与值班,缓解科室压力,连续几天一直坚守在接送病人的岗位上,有的医生因为住得远,早早的就来到医院待命,一呆就是24小时,虽然辛苦,可她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在疫情面前完全服从医院和科室的安排。

越是在灾难面前我们越是能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春天已经来了繁花盛开就在眼前,让我们共同携手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迎接生命的春天!致敬,所有助力抗击新冠肺炎战疫的所有医护人员。(门诊观察室 钟园) 

袋鼠妈妈 无畏逆行

2020年2月15日,湖北省迎来了初雪,窗外一片银装,一片安宁平静的样子。但作为疫区,全体湖北人民的内心依然焦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蔓延近一个月。抗疫斗争中,广大医护人员以高度的职业素养,夜以继日奋斗在救治一线,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拯救病人的生命,透支自己的健康守护他人的安宁,她们被称为最美“逆行者”。她们同时间赛跑、同死神较量,新生儿科护士长郑华蓉就是其中一员。

郑华蓉护士长在新生儿科兢兢业业工作30余年,无数的小生命经过她的双手来到这个世界。疫情发生之后,我院成为全市怀孕28周以上疑似和确诊孕妇定点医院。郑护士长主动加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协调优化科室内诊疗空间,布置隔离病区的同时,还要兼顾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用自己的专业与责任为小生命们保驾护航。

在紧锣密鼓的布置隔离病区期间,“小16”宝宝成为了新生儿科的重点陪护对象。这是一个只有29周加6天,出生仅1.45公斤的宝宝,“小16”伴有频繁呼吸暂停症状,郑华蓉护士长仔细了解“小16”的情况后,决定对其进行袋鼠式护理以促进“小16”的健康成长。疫情期间交通管制,“小16”的父母不便前来医院,郑护士长自愿担当起了“临时妈妈”的角色,亲自为“小16”进行袋鼠抱治疗。“小16”像一只小袋鼠一样趴在郑护士长胸前,听着郑护士长的心跳,感受着她的体温,面带微笑睡得特别香。坚持袋鼠抱几天后,“小16”呼吸暂停的症状有明显好转,“袋鼠妈妈”的努力终于挽留了这个小生命。

2月1日下午五点三十分,隔离病房刚整改完,护士长准备下班时,接到了江陵县人民医院的急救电话:一名确诊产妇宝宝出生急需转往我院隔离治疗。已经连续二十多天来没有休息的郑华蓉护士长立即同钱三建主任前往江陵转诊,将确诊产妇的宝宝顺利转运到医院。宝宝患有气胸呼吸急促等症状,考虑到病情的不稳定性,郑护士长决定晚上由她来值班,照顾这名患儿,马上穿上隔离衣,防护服,戴上了口罩,护目镜,手套,随即开始各项护理操作。由于接收紧急转运的病人,郑护士长又连夜修改科室排班,将护理人员分为两班。由于人手不足,她自己也带头加入了新冠肺炎抗疫一线,每天跟同事们一起值班。在隔离病区,郑护士长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我们的“小16”,每天在微信群里让医生汇报一下“小16”的情况,还要查看照片认真确认。

3月13日,住院53天的“小16”宝宝终于顺利出院了。30多年来,护士长最喜欢看到一个个小患儿在自己的关爱下康复起来,出于对新生儿科护士这一职业的热爱,郑护士长始终默默付出,坚守岗位,一丝不苟地履行着护士的天职,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做一名最美“逆行者”,以最无私的爱呵护着她的“孩子们”。      (新生儿科 刘昆玉)  

 停课不停学,康复不打烊

“家长先示范,再让孩子做,稳定了再教下一个动作。”每天上午,市妇幼儿童早期发展基地的训练师都会准时出现在儿童家长微信群里,指导家长居家训练。疫情期间,该院通过开展在线康复训练,确保儿童“停训不停学”,得到了儿童家长的积极响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荆州市各县市区在疫情期间,采取了严格的出行管制措施。需要康复治疗的孩子们不得已停止了治疗,这将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后期康复效果,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儿童能力倒退的情况。市妇幼儿童早期发展基地按照省、市残疾人联合会下发的《关于定点机构服务开展线上康复服务的意见》相关要求,从1月30日起开展线上视频教学,给孩子们布置家庭康复课程,并指导督促孩子们的康复训练,保证停课期间不停训,解决了患儿家长的燃眉之急。

据了解,每节课前,康复师和老师给孩子们制订了完善的家庭训练指导计划,通过家长微信群分享视频、文章和图片等训练资料,让家长及时学习理解,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在家中寻找训练用的物品并教授训练方法。上课时,家长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在家帮助孩子开展康复训练,拍摄视频反馈给老师,老师逐一分析后再给出指导建议。课后,康复医生针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技能,并对家长在家实施训练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作出解答指导。 (儿保科 张于凤)

 

爸妈不知道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犹豫了很久很久,酝酿了很久很久,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终于拨通妈妈的电话。电话很快就通了,我想他们两老肯定也在等这个电话吧……

“喂,妈妈,对不起,今天是您的生日,我们不能回老家陪您过生日了”

“没事,今年情况特殊,就不回来了,现在疫情很重,你要注意安全,没事不要出门啊!”

“放心吧,我们都挺好的,我们医院没有这样的病人,挺安全的!”

“家里还有新鲜菜吗?早知道要封城,就应该给你们多带点菜回去的!都是自己家种的菜……”妈妈懊恼的唠叨起来。

“不要紧的,这边超市天天开着门,什么都能买到。你们在家也不要出门,不要让我担心啊!”

简单寒暄几句,我就匆忙挂掉电话。我怕再讲下去,自己忍不住哭泣,忍不住露馅,因为爸妈不知道……

报名参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之后,荆州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定点医院,开始收治怀孕28周以上疑似和确诊孕妇病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产科的一名高年资助产士,我同姐妹们一起主动报名了。很快,进入隔离病区的名单下来了,很幸运,里面有我。

回到家,我悄悄地把老公叫到一边,很严肃的谈了这个话题,要求老公保密,不能告诉任何人,特别是爸妈。老公虽然不舍,却一言不发帮我收拾行李,答应我承担独自照顾孩子的重任,把我送进了隔离病区。

这一去,少则一个月,多则几个月。这段时间大家都很辛苦,只盼着疫情快点结束,希望一切都能好起来。

爸妈不知道

爸妈不知道,从小连洗碗都不让洗的我,此刻正穿着笨重的防护服,连续6个小时不能吃喝上厕所,还要穿上厚厚的尿不湿。我的面颊被眼罩压的红肿破皮,血痂结了又破,破了又结。耳朵被磨出了黄水,睡觉时耳朵都会疼醒。我的手因为频繁接触消毒液而变得粗糙干裂。他们还在担心,交通管制期间我是步行上班还是骑车,还是老公接送?

爸妈不知道,他们的女儿此刻正在隔离病房照顾着确诊病人。近距离接触传染源,我的手放在产妇肚子上判断宫缩,观察产程进展,一摸就是半小时,还要打针换药、翻身拍背、更换产褥垫。他们却还在叮嘱我不要乱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口罩……

爸妈不知道,打小就胆小的我,心里有多害怕。害怕产妇病情控制不了,害怕我身为医务人员,不能用多年所学护你周全,挽救不了母婴两条生命,减轻不了你的痛苦,完成不了医院交给我的任务,辜负了医院对我培养;同时也害怕没有保护好自己,帮不了产妇,倒给医院和同事添了麻烦。

爸妈不知道,多少个夜晚,我看着孩子的照片默默流泪。不满6岁的女儿经常晚上大哭,问爸爸:“为什么别人的妈妈在家不上班,我的妈妈天天上班不能回家?也不能抱抱我?”他们总是询问孩子在家听不听话?语重心长的嘱咐我,在家少玩手机,多陪陪孩子,少给孩子布置些任务,放寒假让孩子好好休息……

还有好多事情,爸妈都不知道,要是他们知道了,心里该多疼?吃饭还会香吗?睡觉还会甜吗?还是不要让他们知道了吧。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是生命的捍卫者,我们要为患者支撑起一片蓝天。我们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整天整天地在隔离病房忙碌不休。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我听到了胜利的号角,看到了窗外寒风已然没有那么刺骨,春天的温暖正徐徐向我们走来…… 产科 徐金梅)

 

不舍昼夜,同心战“疫”

在市妇幼保健院,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是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工作在防疫战线的后方。也许你叫不出他们的名字,记不住他们的身影,但他们却在后方默默无闻地筑牢防“疫”的基石,为防控疫情工作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在疫情来临的第一时间,后勤人的身影奋战在各条战线。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春节假期期间,医院各个职能后勤科室全员到岗。为了保障医院后勤物资供应及时,全体人员克服一切困难,医院药剂科、器械科和总务科迅速联系调集储备疫情防控物资,每天不分昼夜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厂家和爱心人士对接沟通,马不停蹄为筹集物资忙碌奔走,经常忙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医院克服了春节停产、封路的影响,药品、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酒精、84消毒液、红外线体温检测器等物资源源不断送达医院,保障了抗疫工作顺利开展。

1月30日,医院成为全市怀孕28周以上疑似和确诊孕妇定点医院,时间就是生命,总务科按照防控要求改建双通道隔离病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工投入使用,确保了医务工作者的安全与患者的康复。

随着疫情防控的新要求不断变化,原有的预检分诊流程设置已不能满足疫情防控需要。经过流程优化,医院设置孕妇发热门诊和儿童发热门诊,只保留大门一个出入通道,并在大门外设立了“发热预检分诊帐篷”,所有入院人员均进行检测及登记,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和救治第一道关口,通过关卡前移对感染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总务科为奋战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建立休息室,配齐床、床上用品、热水器、洗漱用品、基本的家电、家具、生活用品,房屋虽小,却一应俱全,让夜以继日忙碌的医务工作人员,退去沉重的防护装备,回到休息区能感受到一种“家”的温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司机班24小时轮流值班值守,为患者开启“绿色通道”,全天候待命接孕妇前来医院,转运新生儿等。2月17日,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外地车辆、人员无法进入武汉,各个交通卡口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我院启动应急预案,将一名患有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紧急转运到达武汉,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疫情不等人,医院为了设置隔离病区,进行了一系列科室改造搬迁,需要按全新布局大量制作标示标牌。过年期间,全市广告公司都已歇业,面对找不到制作方的困境,宣传科采用A3纸打印张贴的办法,连续工作多日,最终利用有限的条件完成了所有指示系统制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职能后勤科室虽不能像医务人员一样,与新型冠状病毒正面开战。但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心坚守,默默付出,与一线医务工作者一道,不舍昼夜,同心战“疫”,筑牢了疫情防控战斗阵地,构建了坚实的新冠肺炎后勤保障防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解决了后顾之忧。            (宣传科 邹正华 谢宇)

 

凝心聚力,药学人员争做最美逆行者

2020年的新春,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药学部全体人员迅速反应,面对防疫战斗,时间就是生命,生命重于泰山。为了全力保障物资供应,在药学部康勤洪主任的带领下,药师们积极响应,特别是部内党员们积极带头,在不是所有人都能第一时间返岗的情况下争先上岗。1月21日,药学部就在钟南山院士的示警下迅速反应,订购了一批N95和医用外科口罩、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喜炎平注射液和重组人干扰素a2a针剂等药品耗材,为我院疫情防控工作奠定了物资基础。大年三十过后全体药库人员,立马结束假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康主任快速布置工作,保证24小时内随叫随到,全面开启防疫工作,我们开始战斗!

药库的两位党员药师张晓颖和吴燕,她们都是这次战役中的巾帼“战士”,从年三十开始她们就坚守在了工作岗位上一直到现在,虽然这个春节不能陪伴在家人、在孩子身边,但我相信她们就是孩子心目中最好的学习榜样。除了白天上班时间,晚上随时都有物资到达,在这种情况下,康主任合理安排,在保证工作的同时全力保障员工的健康,为这场持久战役做好保障。哪怕已是深夜,只要有爱心捐赠物资到达,第一时间就能保证火速赶往交接地点,清点物资,马上入库,为的就是保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按需合理发放至各个前线战斗的科室,保证为每一位医护“战士”穿上最坚硬的战甲,为他们做到最强有力的后援保障。

药库还有两位师傅成三元和蔡辉,他们负责全院药品耗材物资的搬运,在隔离病房医护们正紧张治疗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时,成师傅毅然决然地穿上防护服运送消毒防护物资给他们。大年初二人员紧张的时候,蔡师傅会主动去门诊药房帮忙上药,不分白天黑夜接送物资。

在这场战役中,康主任始终与我们一同奋战,作为医技党支部书记和药学部主任的他,在过年休假期间,人手不足主任就自己顶上,整体布置,合理分配工作,保证大家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战斗。由于最初物资紧张,每一份物资的发放都是他肩头的责任。

从不停歇的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作为每天与病人接触的一线“战地”,疫情当前,每一位药师都毫不退缩,党员药师更是克服交通不便等困难按时到岗,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发药准确,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制剂室也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待命,分发全院临床各科酒精等消杀物资,默默为前线工作做好保障。临床药学室的临床药师们,时刻关注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用药信息、用药指南,24小时保证在荆州市妇幼保健院用药咨询群里回答病人相关资讯,缓解恐慌情绪。

不论是否在一线,每一位坚守在岗位上的人都是拥有奉献精神的人,都是值得被歌颂的人。寒冷的冬天终将过去,春天会来,樱花会开,希望常在。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我们一定会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我们约定在春暖花开之时,同聚荆州古城!                                 (药学部 张雅洁 张晓颖)

 

抗击疫情,永不停息

在抗疫战场上,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有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既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他们接受了严格的防护培训,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他们与医护人员一起,整装待发,冲在最前。他们虽然没有悬壶济世的医疗技术,但他们时刻手握方向盘,争分夺秒地与疫情抗争,他们就是司机班五名同志。

出车记录本

这是一叠出车记录本,上面记载了司机张恰在疫情期间的每一次出车情况,疫情期间他在45天内出车76次。

2月20日

8:30-9:13 沙市区北湖路医疗接送,18公里

9:50-10:36 拖空调、消毒物资,12公里

14:00-15:17 市红十字会拖物资,16公里

15:45-16:13 市红十字会拖物资,12公里

2月21日

4:34-4:50 妇产科急诊接手术医生,10公里

5:12-5:40 江津路血站拿血,21公里

7:00-8:33 观音垱,61公里

2月22日

8:50-9:30 拖消毒物资,12公里

13:10-16:28 市红十字会,25公里

16:40-18:05 弥市镇为患者送急需药品,77公里

20:59-23日00:35 监利县医疗接送产妇,272公里

2月23日

8:40-15:05 武汉东西湖拖物资,565公里

4天之内,张恰连续工作,累计出车12次,行程超过1100公里。每天根本睡不了几个小时,天没亮又出车运回急需医疗用品。小小的记录本,无声地记载下了司机班同志们手握方向盘,同医护人员并肩作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点点滴滴。

40分钟的路,他用了6个小时走完

2月15日,天降大雪。荆州城区第一个确诊产妇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与新生儿一起出院,乘救护车回家。司机周紫云介绍,这名产妇家住荆门市沙洋县,正常情况下沿堤顶公路行驶40分钟即可到达,可是疫情期间这段路却走了6个小时。

上午10:00,救护车从医院开出,沿堤顶公路往荆门方向行驶。当天路面结冰严重,车速较慢,路程走到大约2/3时,道路被当地封锁,救护车只好返回寻找别的路。在产妇家属的指引下,救护车换了一条路线行驶,开出去不久,又遇到封路的情形。周海云判断堤顶公路已经无法行驶,于是原路返回,改走207国道前往荆门方向。救护车到达荆州和荆门交界处,再次被荆门交警拦下。经过医院与市指挥部沟通协调,由荆州市指挥部向荆门市指挥部报备,终于给予跨辖区放行。通过设在村里的最后一道卡口之后,救护车终于把产妇及家属顺利送到家,这时已经是下午4点了。

交通管制之后,大家120救护车需求量猛增。风里来雨里去,短短的一段路,要花好几个小时走完。午饭拖到4、5点吃,晚饭拖到夜里12点吃,一天三顿都用泡面充饥,都是这段时间司机班的常态……

上车当司机,下车干搬运

救护车上,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司机,组成一个急救单元组。为了节省每一分每一秒,司机必须保证救护车第一时间出发,让医生护士在飞驰的车上打电话,核实地址、询问病情、协调床位等等。在救治转运完成之后,还要将医护人员送回家,让他们充分休息,不能因为交通问题影响正常工作……

除此之外,司机班还肩负着全院医疗用品、急需物资的接收、运输、配送任务。他们日复一日地装车、卸载,一袋袋,一箱箱的扛上搬下,汗水浸湿了衣服,箱子磨破了手指,上车当司机,下车干搬运……

不论路途有多远,时间有多晚,要转运多少趟,司机班始终毫无怨言,默默付出。他们永不停息的车轮,保证了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有防护服穿,有口罩、护目镜戴……司机班的同志们常说,虽然只是一名驾驶员,但也同样是一线工作者,他们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就是对这次抗击疫情作出最大的贡献!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还未停止,司机班始终与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一起坚守在前线,为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而不懈努力!   (司机班  张恰 李胧胧)